为将自然与人文结合、将文化传承教育融入乡土教育。7月6日上午,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全心全益赴东至县“田园课堂”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在元潘村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红色研学活动。

触摸袁家山学馆历史,感悟教育传承
踏入袁家山学馆,古旧的陈设、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。元潘村统治中心工作人员郑爽介绍道“袁家山学馆承载着元潘村的文化根脉,是培养人才的摇篮,在乡村教育传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。也体现了‘田园课堂’社会实践的理念——让知识传承、让文化延续。”
学馆内,周馥与元甲山的师生情缘、许世英与元甲山的儿女情缘等展板,是乡土教育的鲜活注脚,展现了先辈们的人文情怀与教育坚守,与乡村振兴战略中 “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” 相呼应。志愿者们深知将学馆故事融入课堂,让孩子们触摸家乡历史脉络,厚植文化自信的必要性。他们驻足观看,回望“田园课堂”社会实践的历史,体会乡村文化传承的厚重使命和力量。

见证千年银杏树变迁,厚植生态情怀
随后,志愿者们来到千年银杏树旁。郑爽说道“这棵千年银杏树是元潘村的生态名片,乡村发展要守住生态底色,如同我们支教要守住教育初心,将生态保护、文化传承与教育实践融合,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。”千年银杏树的苍劲身姿,是生态与人文结合的果实。对此,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孩子发现家乡生态之美与文化底蕴,让自然教育与文化传承并行。
在此次红色基地研学中,志愿者们触摸乡村历史,厚植文化情怀、明晰教育使命,致力于把袁家山学馆的教育传承、千年银杏的生态人文价值,转化为课堂的活力因子。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投身乡土建设,为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文化动能。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,传承元潘村文脉,让孩子们在文化滋养中成长,让田园课堂不止于知识传递,更成为乡土文化传承的桥梁,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光彩。